脫氧原理
2CO + O2 = 2CO2
目前,利用 CO 氧化技術脫除體系中少量的 CO 報道較多,反應機理早期認為主要遵從 Eley-Ridea 機 理 , 但 現 在 普 遍 認 為 主 要 依 照 LangmuirHinshelwood 機理[6],即 CO 與 O2分子在活性中心發 生競爭吸附,兩種吸附態分子再發生反應生成產物 CO2。
用于 CO 低溫氧化的催化劑有金催化劑、鈀催 化劑、鉑催化劑、鈷催化劑、銅催化劑等[,而利 用 CO 催化脫氧是一種創新,可以借鑒 CO 低溫氧 化催化劑,但是其截然相反的富 CO 貧 O2條件使得 催化效果可能有不同的表現。例如,徐賢倫等考察 鈀催化劑對體積分數分別為 CO 88%、H2 1.0%、CO2 0.4%、O2 0.4%的合成氣脫氧活性,發現在脫氧溫度 為 65~200 ℃內,能將 O2脫至 8×10-6,但脫氧反應 前后 CO、CO2含量無明顯變化,表明在富 CO 貧 O2 條件下,鈀催化劑幾乎沒有耗 CO 脫氧的低溫催化 活性。
Pd/γ-Al 2O3催化燃燒甲烷本征動力 學研究表明,貴金屬催化燃燒煤層氣脫氧遵循 Marsvan Krevelen(MvK)氧化還原機理,此機理認為 甲烷催化燃燒是甲烷與催化劑晶格氧反應生成 CHx,CH4分子的第一個 C-H 鍵的斷裂是整個反應 的決速步驟。
目前對富氧條件下甲烷催化燃燒以凈化氣體為 目的的研究較多,而在貧氧條件下催化燃燒脫氧文 獻報道較少,多以專利形式公開。用于甲烷催化 燃燒的貴金屬有 Pd、Pt、Rh、Au 等,其中 Pd、Pt 的活性最好。此外,也有采用 Pt-Pd、Pt -Au 等雙貴 金屬。非貴金屬主要有 Cu、Mn、Co、Ni、Cr、Fe 等過渡金屬氧化物和多組分氧化物(包括混合氧化 物、尖晶石型、鈣鈦礦型),也有采用雷尼合金作為 活性組分。煤層氣耗烴催化燃燒脫氧,通常在較 高的溫度下進行。鈣鈦礦型非貴金屬氧化物催化劑 表現出較好的耐熱穩定性,尖晶石非貴金屬氧化物 晶格排列緊密,有較好的水熱穩定性和較高的機械 強度,因此這兩類煤層氣耗烴脫氧催化劑的研究報 道較多。
載體與助劑
載體不僅具有擔載活性組分和助劑的作用,而 且具有提供附加活性中心和催化劑穩定性等功能。 用于煤層氣耗烴脫氧催化劑的載體有α- Al 2O3、γ- Al 2O3、SiO2、ZrO2、CeO2、SnO2 和分子篩,也有采 用惰性載體蜂窩陶瓷。王樹東等用堇青石制備了質 量分數分別為 0.18% Pd/3.09% MgO/12.62% Ce-ZrAl -Ox/ 84.11%堇青石催化劑,采用非循環脫氧工藝, 原料氣摩爾分數組成為 39.1% CH4,12.60% O2,N2 平衡,實驗高 O2濃度下催化脫氧效果,運行 240 h, 產品氣中 O 2 體 積 分 數 始 終 維 持 在 0 . 1 % 以 內[19]。耗烴脫氧是強放熱反應,脫除 12.60% O2會放 出大量的熱,催化劑較長時間維持高活性,表明蜂 窩陶瓷具有良好的抗熱沖擊性能。
除載體外助劑也是影響催化劑低溫活性和高溫 穩定性的主要因素。稀土助劑具有一定的儲放氧功 能,能緩解由于富燃貧氧條件加劇的催化劑活性震 蕩。堿金屬和堿土金屬助劑,有利于在反應過程中 提高水的吸附強度,促進催化劑表面碳物種與水分 子之間的反應,從而抑制甲烷裂解導致的催化劑表面積碳。